- 快召唤伙伴们来围观吧
- 微博 QQ QQ空间 贴吧
- 文档嵌入链接
- 复制
- 微信扫一扫分享
- 已成功复制到剪贴板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展开查看详情
1 .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 发展评估报告
2 .目录 核心观点 01 第一章 人工智能发展概况 03 1.1 放眼全球:各国持续加大布局,拓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04 1.2 聚焦中国: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稳增,持续夯实算力底座 05 第二章 人工智能算力及应用 08 2.1 芯片:需求日益增长,发展空间广阔 09 2.2 服务器:中国市场领跑全球,绿色节能引领未来 10 2.3 计算架构:以系统创新为基础,支持多元算力发展 11 2.4 云服务:市场规模稳步提升,算力设施提供强力支撑 12 2.5 算法模型:加速大模型行业落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12 2.6 生态:推进产业化布局,发挥平台价值 13 2.7 应用:场景化落地纵深发展,加速智算力向创新力转化 14 第三章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 17 3.1 行业排名 18 3.2 地域排名 22 第四章 行动建议 26 4.1 对行业用户的建议 27 4.2 对技术提供商的建议 27 4.3 对产业发展的建议 27
3 .核心观点 01
4 .1* 6*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智算力则是数字化创新 通过aaS服务提供AI平台和AI服务正越来越被用户接受,AI平 的源动力。人工智能已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实力提升、推 台和服务的快速迭代能力和丰富的场景化人工智能能力,正 动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呈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工智能算力 在为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IDC调研显示,目前排 正在为国家创造力的发展带来实质性推进,为企业带来切实 名前三的人工智能云服务是: 搜索、人脸识别和推荐引擎,预 的创新成效,加速驱动新业态的形成。 计未来18个月,排名前三的人工智能云服务将为:自然语言 处理、图像识别和视频识别。 2* 我国进一步明确了人工智能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 7* 支撑作用,随着新基建、数字经济等持续利好政策的推动, 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呈现出多样化、巨量化、专业化等显著特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将保持平稳增长。IDC预测,2022年中国人 征,算法基建化发展对于实现普惠人工智能具有重要作用, 工智能市场相关支出将达到130.3亿美元,有望在2026年达到 绿色高效、可应用性强等成为主要诉求。市场积极探索面向 266.9亿美元,2022至2026年年复合增长率达19.6%。 专业场景的轻量化模型以加速落地运作,并通过集中式的数 据和算力开发模式为企业提供预训练平台,提供分布式加速 计算集群解决方案,合理匹配计算任务与计算资源,提升整 3* 体利用率和训练效率,加速实现人工智能普惠化目标。 中国算力规模,尤其是智能算力规模,正在高速增长。2021年 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155.2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EFLOPS), 2022年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268.0EFLOPS,预计到2026年智 8* 能算力规模将进入每秒十万亿亿次浮点计算(ZFLOPS)级 从计算架构发展来看,基于 DSA( Domain-Specific Architec- 别 , 达 到 1, 2 7 1. 4 E F LO P S 。 2 0 2 1 年 中 国 通 用 算 力 规 模 达 tures)思想设计的人工智能芯片正在成为主导,推动了人工智 4 7.7 E F LO P S , 预 计 到 2 0 2 6 年 通 用 算 力 规 模 将 达 到 1 1 1. 3 能芯片多元化发展。多元算力从“能用”到“好用”并且为企 EFLOPS。2021-2026 年期间,预计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复合 业创造业务价值,离不开通用性强、绿色高效、安全可靠的计 增长率为52.3%,同期通用算力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5%。 算系统的支持。业内正在推动多元算力系统架构创新,基于计 伴随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高速增长,建立健全助商惠民的数 算节点内和节点间的互联技术破局现有计算架构的瓶颈,通过 字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推进算力基建化发展势在必行。 充分调动起多芯片、多板卡、多节点的系统级能力,实现各种 加速单元以及跨节点系统的高效协同,提升计算性能。 4* 人工智能服务器仍是人工智能市场增长的主力军。IDC数据显 9* 示,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的同比增速为39.1%,超 2022年,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渗透度均有提升,应用渗透 过全球整体人工智能市场增速(20.9%),是整体人工智能市 度排名前五的行业依次为:互联网、金融、政府、电信和制 场增长的推动力。在中国,人工智能应用的加速落地很大程 造。总体来看,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应用程度都呈现不断加深 度推动了中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的高速增长。2021年人工 的趋势,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企业寻求新 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59.2亿美元,与2020年相比增长68.2%,预 的业务增长点、提升用户体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能力。 计到2026年,中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将达到123.4亿美元。 10* 5* 在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北京、杭州、深圳继 目前,中国仍以GPU为主实现数据中心计算加速,市场占有率 续保持前三名,上海和广州分列第四、五名,天津进入前十 近90%,但ASIC、FPGA、NPU等非GPU芯片市场也在加速发 名。除了 TOP10 城市之外,诸如合肥、武汉、长沙等多个城 展。近年来,在政策、资本等多重因素驱动之下,中国人工 市在自身产业优势及各种因素推动下,人工智能应用取得了 智能芯片专利数量不断增长,产业链和应用场景不断完善扩 较大进展,未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具有城市特点的人工智能 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正向好发展。 示范区,为产业发展树立标杆。 02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5 .人工智能 发展概况 03
6 .1.1 纵观各国,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如下特征: 放眼全球:各国持续加大布局, 各国持续布局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诸如美国、英国、欧 盟、日本等全球主要经济体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战略的制 拓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定,在国家战略领域的引导下,持续推进技术的产业化发 展:在2022财年美国研发类项目预算中,人工智能、量 子计算等领域被列为优先投资项目;英国采取全行业、大 ■ 全球企业持续增加对人工智能的投资 投入策略,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人工智能企业进行全方位扶 持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崭露头角,得到市场认 伴随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诸如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 可;欧盟、日本等尝试结合产业优势,成为细分领域“领 件的影响,企业积极打造敏捷反应机制,推进精益化管理, 头羊”,比如,德国结合工业行业积累,积极打造人工智 提升组织创新能力,以期在变革中发现新的赛道甚至实现弯 能工业制造品牌;日本从可持续发展、灾难预警治理等方 道超车,实现数字时代中的自身发展。 面入手,希望构建具有国家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在政府 推动下,各国科技企业积极跟进,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领 为满足企业内部发展需求和外部市场需求,企业一直大力投 域投资。这些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对应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 资数字化转型相关技术,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 促进作用,同时也推动了各国对人工智能的投入,根据 支出已经成为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支出的主力之一。IDC数据 IDC数据,各个国家的人工智能投入在其本国GDP总量的 统计,全球范围内,企业在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在内的人 占比均出现不同程度提升,从2015年-2022年,美国人工 工智能(AI)市场的技术投资从2019年的612.4亿美元增长至 智能投入占比提高了3倍,德国提高了5倍,而中国人工智 2021年的924.0亿美元,预计将在2022年(同比)增长 26.6% 能投入占比则提高了13倍之多。全球领先超大规模企业引 至1,170.0亿美元,并有望到2025年突破2,000亿美元,增幅高 领了这一发展,微软支出数十亿美元投资AI创业公司 于企业数字化转型(DX)支出整体增幅。 OpenAI构建智能计算系统;Stability AI公司在 AWS 云上部 署了4,000多个节点的集群用于人工智能训练工作负载等。 图1 全球人工智能支出、数字化转型支出及GDP增长趋势预测,2020-2024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探索监管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各国 35.0% 29.0% 越来越重视公共政策的出台,以期规范和引导人工智能的 30.0% 26.6% 27.9% 26.3% 良性发展: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不同的人工智能监管 25.0% 法规,例如,美国国防部2022年出台的《负责任的人工 16.9% 20.0% 17.6% 16.9% 17.0% 16.2% 智能策略》报告,指出政府应主动思考并提出应对策略, 15.0% 解决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数据安全、道德伦理等问题;日 10.6% 10.0% 本政府发布的《人工智能战略2022摘要》指出产业发展 5.7% 5.0% 2.9% 3.0% 3.0% 对数字化、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具有迫切需求,在发展的 0.0% 前提下,政府也会配套关注人工智能安全策略;2022 -3.3% -5.0% 年,欧洲议会决议通过《欧洲机器人技术民事法律规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则》,填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民事立法空白,加强对机器 ■ AI支出增幅 ■ DX支出增幅 ■ GDP增幅 人市场的监管和引导。各国一方面鼓励区域性的人工智能 来源:IDC,世界银行,2022 解决方案的提出,降低在数据获取、数据偏见、隐私和道 德伦理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也在思索如何在 ■ 全球各国人工智能发展特征 监管、创新和人工智能商业化之间取得平衡。 对于国家而言,人工智能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实力提升、 发挥人工智能在社会与民生问题方面的价值:各国政府面 社会生产力发展等方面表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诸多国 临的重要民生问题也有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制定更优的预 家,尤其是领先的大国正在竞相开发和部署人工智能技术, 防和管理方案。在医药研发领域,人工智能模型对基因组 以改善人民生活、工作、科研条件和方式,进而在未来智 结构预测提供数万倍计算效率提升,同时精度并未有明显 能世界中保持科技竞争力和优势,同时对经济发展带来促 损失,有效助力新冠疫苗研发;在公共卫生事务管理领 进作用。 域,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动健康码扫描、身份证识别等服 务,为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和预防提供新的有效方案;在 04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7 . 气象灾害预测领域,越来越多组织以神经网络为基础进行 下游生态圈已经产生推动作用,IDC预计在2022年,以运营 智能化风险识别,比如,日本将“利用人工智能应对紧迫 商、基础架构供应商、互联网大厂为主的元宇宙基础设施建 危机”作为2022年首要人工智能战略,希望通过利用人 设参与者会领衔发力,加快相关产品的研发、操作平台的创 工智能技术,实现大规模灾害的精准预测,提升国家灾害 新和内容的升级,除在游戏、媒体和娱乐等行业内的诸多场 抗压力;在农业领域,各国也加强人工智能赋能,以美国 景外,培训和远程办公有望成为最先落地的元宇宙商用场 为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FS)联合各政府机构以及 景。此外,元宇宙也将在教育、金融、零售、文化旅游、智 科技巨头,共同合作新建国家人工智能研究所,以期提供 慧城市等领域实现渗透,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更多创新空 可持续发展的作物生产解决方案,对抗日益凸显的粮食 间。企业应提前布局底层算力支持平台,为更多元宇宙场景 危机。 的落地和运行提供算力支持。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极大拉动了算力的发展。如同生物大 脑是“人智”的核心,人工智能也同样非常依赖一个高质量 的“大脑”,即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包含计算、存储和网 络。面对数据攀升、算法和模型领域的突破,“大脑”需要 1.2 尽可能快速、精准地处理大量数据或执行复杂的指令,这对 聚焦中国: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稳 增,持续夯实算力底座 人工智能计算力提出更高的需求。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产业加速发展,为人工智 能技术更广泛的场景落地带来可能。释放算力的价值,对国 家整体的经济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根据《2021-2022全球计 ■ 政策驱动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迎来黄金时期 算力指数评估报告》的研究结果,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 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国家计算力 中国始终强调科技兴国的重要性。数字经济时代,技术的力 指数越高,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强。 量更为凸显。近年来,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发布一系列政 策,更加明确了人工智能对于提升中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 撑作用,加上新基建、数字经济等持续利好政策的推动,中 ■ 元宇宙迎来快速发展风口期,算力基础设施重 国人工智能市场保持平稳增长。IDC预测,2022年中国人工智 要性凸显 能市场相关支出将达到130.3亿美元,有望在2026年达到 266.9亿美元,2022至2026年年复合增长率达19.6%。 2021年元宇宙(Metaverse)成为全球科技领域备受瞩目的重 要概念之一,它作为混合现实类先进解决方案可推进实现数 加速技术行业落地、推进优化治理是中国人工智能相关政策 实融合:一方面实现虚拟数字世界对现实物理世界的映射, 的核心目标方向: 另一方面也在虚拟数字世界里创造可以与现实世界交互的新体 验,进而打造共情化的卓越体验,实现高效有序的韧性运营。 加速技术的行业落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 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将对元宇宙的建设起到至关重 “十四五”纲要)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 要的作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 等同各产业的深度融合。基于此,各省市纷纷布局打造示 能技术为创造广阔复杂的虚拟空间、优化交互体验提供底层 范应用行业和场景,推进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2022年 支持,元宇宙的实现将营造一个全新的数字环境。在这个环 《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 境里,诸如3D场景构建、实时渲染、高仿真交互等场景的实 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发布,《意见》为 现需要大规模算力支持。当下,尽管全球各大互联网巨头已 各地方和各主体加速人工智能行业和场景化落地提供指 加入元宇宙战略布局,但元宇宙的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打 引,指出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 造趋于终极形态的元宇宙世界需要大量数字化内容的创建和 业可深入挖掘,“促进智能经济高端高效发展,以更智能 分发、资产的数字化建设以及可落地场景的探索,这对算力 的城市、更贴心的社会为导向,在城市管理、交通治理、 基础设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在计算成本等维度给企业带 生态环保、医疗健康、教育、养老等领域持续挖掘人工智 来更多的挑战。 能应用场景机会,开展智能社会场景应用示范”,并鼓励 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加大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开发及 目前元宇宙对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的上 应用的投入力度。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05
8 . 推进优化治理:伴随人工智能应用逐步广泛落地,国家相 图3 中国通用算力规模及预测,2019-2026 关机构通过制定一系列规范和政策,例如要求医疗人工智 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秒(EFLOPS) 140 能影像公司“持证上岗”,制定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 120 示范应用,完善无人驾驶领域相关监管框架和法规等,旨 111.3 100 95.5 在一方面监管和把控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80.3 80 和问题,另一方面基于规范化管理促进人工智能的规模 67.9 60 56.5 化、可持续化发展。此外,数据安全及个人隐私也成为新 47.7 39.6 40 30.1 一代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联邦学习、隐私 20 计算等技术创新,法律法规约束和社会监督,旨在降低安 0 全隐患,避免乱用滥用,促进企业重新审视自身数据及人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工智能战略,调整和优化管理流程,以符合政策法规,促 来源:IDC,2022 进科技向善。 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在政务服务、经济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 理等方面的支持作用加大,以及伴随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高增 长,中国政府鼓励推进数字公共服务的普惠化发展,建立健全 ■中国智能算力规模持续扩大,推进算力、算法 助商惠民的数字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推进算力基建化发展。 基建化发展势在必行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 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启动实施了“东数西算”工程。“东 数据海量增加,算法模型愈加复杂,应用场景的深入和发 数西算”工程的启动以及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从国家层面实现 展,带来了对算力需求的快速提升。为定量评估算力规模的 有效的资源结构整合,助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算力基础设施 大小,本报告基于《IDC中国加速计算服务器市场半年度跟踪 从点到网的升级,构建更为健全的基础设施结构。目前,国家 报告》及智能加速卡半精度(FP16)相当运算能力数据,测 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 算了中国智能算力规模。结果显示,中国智能算力规模正在 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 高速增长。2021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155.2 每秒百亿亿次浮 家数据中心集群,协调区域平衡化发展,推进集约化、绿色节 点运算(EFLOPS),2022年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268.0 能、安全稳定的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2022年发布的《企业技 EFLOPS,预计到2026年智能算力规模将进入每秒十万亿亿次 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也提及将加速智 浮点计算(ZFLOPS)级别,达到1,271.4EFLOPS。作为参考, 能计算中心的发展,以期面向企业提供低成本算力服务,推进 本报告基于《IDC中国服务器市场季度跟踪报告》及CPU双精 算力的基建化发展。 度(FP64)运算能力数据,测算了中国通用算力规模。2021 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达47.7EFLOPS,预计到2026年通用算力 IDC调研发现,中国企业对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平台的关注 规模将达到111.3 EFLOPS。2021-2026年期间,预计中国智能 点依次为:丰富的应用场景配置、加速性能和计算能力、规模 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52.3%,同期通用算力规模年复合增 效应下的价格成本因素、训练的数据支持、人工智能配套政策 吸引。IDC认为,就现阶段而言,由于中国市场倾向于首先投 长率为18.5%。 资硬件,中国人工智能支出中硬件占比将保持最大,未来5年 将一直保持65%左右的份额。 图2 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及预测,2019-2026 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秒(EFLOPS) 图4 中国人工智能支出中硬件、软件、服务占比及趋势,2021-2026 1,400 1,271.4 100% 1,200 90% 80% 1,000 922.8 70% 800 60% 640.7 50% 600 40% 427.0 400 30% 268.0 20% 200 155.2 75.0 10% 31.7 0 0%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来源:IDC,2022 ■ 硬件 ■ 软件 ■ 服务 来源:IDC,2022 06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9 .企业在模型研发和落地过程中往往存在高投入、高风险等挑 战,算法基建化可有效帮助企业实现破局。借助智能计算中 心,企业可部署训练和推理系统,推进模型研发和创新,尤 其有利于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和多模态大模型 等高算力消耗模型的构建。 除了大模型研发和创新,对于众多企业而言,他们还面临如 何将大模型落地行业,解决现实复杂、琐碎场景中的应用问 题。IDC调研显示,未来超过80%的组织表示会考虑购买预先 训练好的人工智能模型,而不是自己进行训练。但是预先训 练的模型在可用性和适应性、运行模型的基础设施,以及内 部专业知识等方面还存在提升的空间,企业亟需行业的解决 方案商的支持,缩小技术创新和落地应用之间的鸿沟。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07
10 .人工智能算力 及应用 08
11 .算力是实现AI产业化的核心力量,它的发展将对人工智能技术 0 3% 3% 的进步和行业应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人工智能向多场 1 9% 景化、规模化、融合化等高应用阶段方向发展,数据体量呈 6% 现出急剧增长态势,算法模型的参数量呈指数级增加,以加 2 16% 11% 速计算为核心的算力中心规模将不断扩大。 3 17% 12% 本报告将从算力基础架构层面,对人工智能芯片、服务器、 4 15% 计算架构、算法及应用等方面的发展近况逐一进行分析。 14% 5 13% 15% 6 10% 14% 2.1 7 7% 11% 芯片:需求日益增长,发展空间 8 5% 8% 广阔 >8 2% 4% 未知 2% ■ ASIC 当前 3% ■ ASIC 未来18个月 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逐渐成熟,数字化基础设施不断建设 完善,人工智能产业技术不断提升,产业商业化应用加速落 地,推动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高速增长,IDC预计,到2025 0 3% 3% 年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将达726亿美元。IDC全球范围调研 1 10% 显示,人工智能芯片搭载率(attach rate)将持续增高,目前 6% 每台人工智能服务器上普遍多配置2个GPU,未来18个月, 2 13% 10% GPU、ASIC和FPGA的搭载率均会上升。 3 16% 10% 4 14% 图5 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GPU、ASIC和FPGA芯片搭载率 11% 5 14% 0 1% 13% 2% 6 10% 1 12% 13% 7% 7 10% 2 19% 15% 12% 8 6% 3 16% 10% 14% >8 2% 4 16% 7% 15% 未知 2% ■ FPGA 当前 5 12% 3% ■ FPGA 未来18个月 12% 来源:IDC,2022 6 8% 12% 7 7% IDC研究发现,2021年中国仍以GPU为主实现数据中心计算加 11% 速,市场占有率近90%,GPU芯片多用于图形图像处理、复杂 8 3% 9% 的数学计算等场景,可较好支持高度并行的工作负载,常用 2% 于数据中心的模型训练,也可以用于边缘侧和端侧的推理工 >8 5% 作负载。ASIC,FPGA,NPU等非GPU芯片市场占有率超过 2% ■ GPU 当前 10%,其中,NPU较以往具有明显增长,NPU芯片设计逻辑更 未知 3% ■ GPU 未来18个月 为简单,常用于边侧和端侧的模型推理,并生成结果,在处 理推理工作负载时,具有显著的能耗节约优势。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07 09
12 .图6 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占比 人工智能算力规模的快速增长将刺激更大的人工智能芯片需 1.0% 求。随着疫情、供应链及政治环境的影响,芯片领域的供需关 0.4% 9.6% 系产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企业开始从“国际采购”转向“本地 89.0% 采购”,这对国产芯片厂商来说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会,但整 体来说,目前中国大部分基础芯片主要依靠国外厂商的供应, 国产芯片厂商在全球产业链中不具有明显优势。本报告认为, 中国芯片产业主要面临两方面的挑战: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 比相对落后,产业生态建设同样不够完善。中国将持续优化芯 片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促进设计、封装等环节发展,对流片制 造环节实现攻坚,加大对高通用性、高性能、高效率芯片的研 发力度,以更好地支持如图像渲染、机器学习等重要人工智能 ■ GPU 应用场景。此外,中国还需构建健全完整的产业链,打通行业 ■ NPU ■ ASIC 应用、芯片研发、系统开发、高校研究之间的壁垒,形成跨企 ■ FPGA 来源:IDC,2022 业、跨领域、跨行业的合作,推进芯片行业全维度发展。 在中国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局势下,人工智能芯片产业发展体现 出以下趋势: 人工智能芯片发展驱动力增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芯片 2.2 产业不仅是信息产业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国家信息安全 服务器:中国市场领跑全球,绿 的硬件保障,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芯片产业发展。随着政 策支持以及资本推动等多重驱动,人工智能芯片不仅专利 色节能引领未来 数量不断增加,产业链和应用场景持续完善扩充,人工智 能芯片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人工智能服务器仍是人工智能市场增长的主力军。IDC数据显 不同类型人工智能芯片发展进度参差不齐:在面向人工智 示,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的同比增速超过全球整体 能领域的芯片中,用于终端产品的应用层芯片发展较快, 人工智能市场的增速,是整体人工智能市场增长的推动力。IDC 而用于云计算等领域的通用基础层芯片发展则较为滞后, 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半年度追踪报告》显示,2021年全 有较大发展潜力。在近几年的热门领域如智慧城市建设、 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达156.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45 无人驾驶载具、智慧医疗系统构建、智能家居等应用中, 亿元,这是全球年度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首次突破千亿元人民 ASIC、GPU、FPGA、NPU四大类芯片,受到了绝大多数中 币,同比2020年增速达39.1%。其中,浪潮信息、戴尔、HPE分 国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的青睐。 别以20.9%、13.0%、9.2%的市占率位列前三,三家厂商总市场 份额占比达43.1%。未来五年,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将继续高速 人工智能芯片低能耗为大势所趋:低功耗人工智能芯片是 增长,预计2026年全球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347.1亿 时代之需,这对实现数据中心的总功耗降低具有重要价 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7.3%。 值,此外,低功耗人工智能芯片也是实现边缘智能的重要 环节,能满足更多复杂、极端的边缘侧应用场景需求。但 在中国,人工智能应用的加速落地很大程度推动了中国人工智 研发出能够满足性能需求,兼顾制造可行性、成本可控 能服务器的高增长。根据IDC数据,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服务 性、性能可靠性等要求的低功耗芯片仍颇具挑战。 器市场规模达到59.2亿美元,与2020年相比增长68.2%,其 中,浪潮信息、新华三、宁畅、安擎、华为等诸多中国厂商正 产业分工成雏形,逐步完善生态建设:企业面对多元化的 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产品的优化更新,探索赋能技术升 算力和海量的数据,期待技术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活力。 级,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用户带来价值。IDC调研显示,超过80% 但由于芯片架构繁杂,开发工具匮乏,系统软件、应用开 的中国企业将在未来一年持续增加人工智能服务器的投资规 发平台配套少,应用难以迁移,资源不能复用和共享等问 模,中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将在未来五年保持稳定增长, 题使得生态复杂离散。面对这样的现状,芯片技术厂商 预计到2026年,中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23.4 (含设计、制造、应用等流程)应联合上下游厂商,建立 亿美元。 技术生态系链条,加速人工智能场景的落地。 10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13 . 从工作负载角度而言:IDC认为企业将更多地使用人工智能 服务器处理推理工作负载。伴随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成熟度 2.3 逐步递增,企业将把精力更多从人工智能训练转移到人工 计算架构:以系统创新为基础, 智能推理工作负载上,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模型将逐步进入 广泛投产模式,这将对企业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规划带来 支持多元算力发展 影响,企业需要更好地制定运营支出规划,提升服务器利 用率。据IDC数据,2021年中国数据中心用于推理的服务 深度学习是典型的多迭代计算类工作负载,庞大的计算力是 器的市场份额占比已经过半,达到57.6%,预计到2026 催生业务价值的必要条件。在通用算力技术演进节奏放缓的 年,用于推理的工作负载将达到62.2%。 大背景下,针对特定问题或特定领域来定义计算架构成为市 场的普遍诉求,基于DSA(Domain-Specific Architectures) 图7 中国人工智能服务器工作负载预测,2020-2026 思想设计的人工智能芯片,在特定人工智能工作负载上表现 100% 出远超通用芯片的处理能力,大大推动了人工智能芯片的多 90% 元化发展,并为产业AI化的加速提供了重要的产业基础和更加 80% 丰富的选择。 51.5 70% 57.6 58.5 59.5 60.7 61.8 62.2 60% 然而,多元算力从“能用”到“好用”并且为企业创造业务 50% 价值,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尤其是以百花齐放的AI算力芯片 40% 为核心,打造出一个通用性强、绿色高效、安全可靠的计算 30% 系统,对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应用至关重要。 48.5 42.4 20% 41.5 40.5 39.3 38.2 37.8 10% 一般来讲,从芯片到计算系统,需要完成体系结构、信号完 0% 整性、散热、可靠性等大量系统性设计工作,涉及到材料、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热力学、电池技术、流体力学、化学等众多学科。由于人工 ■ 训练 ■ 推理 来源:IDC,2022 智能基础架构往往是高密度集成的大算力系统,系统功耗、 总线速率、电流密度等指标随业务需求持续攀升,给人工智 从部署位置而言:产业侧对于低时延人工智能服务应用需 能计算系统设计带来严峻挑战。业内从多个层面推动多元算 求递增。相较于科研、重型产业能够通过大模型、高密度 力系统架构创新,充分发挥出多元化算力的体系创新优势, 人工智能计算满足需求的场景,便捷、低时延的人工智能 让算力好用、易用。 应用场景愈发普遍。越来越多的数据将在边缘位置进行收 集、分析等操作,并可被移动到数据中心以进行进一步价 在系统层面,由于人工智能芯片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各 值挖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构建跨本地数据中心、云、边 厂商采用不同技术路线,产业面临硬件体系孤岛和生态割 缘的全链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形成一个包括数据收集、 裂问题。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系统级产品创新是 分析、汇总和存储等所有环节的人工智能战略。 关键——在基础硬件、基础软件、核心应用、上层生态间 建立起统一的技术路线及标准API接口,将加速器模块标准 绿色节能化发展:人工智能服务器将朝着绿色节能的方向 化,简化人工智能基础架构设计,缩短硬件开发和产业赋 发展,实现低功耗、高效率的计算。“东数西算”工程在 能周期。浪潮信息开放加速人工智能服务器NF5498,支持 全国启动,通过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规划设立10个国家数 UBB v1.0 OAM基板,OAM兼容性高、扩展性好,支持多品 据中心集群,朝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迈进了一 牌异构加速芯片,已经在众多客户场景里面实现了落地, 步。此外,国家对节能减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发布 有效支撑国内外多元算力芯片发展。 的《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 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到,到2025 在异构协议层面,为了提高CPU与多元算力芯片间的数据 年,国家枢纽节点的PUE要进一步降到1.25以下,对建设 传输效率,业内在互联技术方面展开了新的探索,近年涌 绿色、低碳的数据中心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开始将重点 现了一系列新兴的互连协议标准,包括QPI/UPI、CXL、 转移到液冷技术的探索和应用,液冷技术不但有更高的散 GenZ、CCIX等,其中浪潮信息研发了支持CXL高速总线的 热效率,还能节约大量电能,目前已经有大量成功案例。 智能加速器F26A,与传统的PCIe、DMA方式相比,CPU与 不论是从政策角度,还是市场需求角度,抑或技术成熟角 加速器之间的平均数据访问延迟降低80%,同时可扩展2倍 度,液冷都将成为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 的内存容量。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11
14 . 在跨节点层面,节点之间的网络通信所产生的RPC、协议 处理、内存拷贝、压缩会占用30%左右的CPU资源,成为 2.5 数据中心级的“通信税”。业内尝试通过智能网卡卸载计 算法模型:加速大模型行业落地,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算密集型业务,将NVMe-oF、无损网络能力等功能转移到 智能网卡上由专有硬件负责处理,能够提升通信性能并降 低CPU占用率。通过智能数据处理单元和高速网络形成分 布式互连交换,可实现CPU与各种加速芯片的算力协同以 大模型是在智算算力驱动下最为典型的重大创新。得益于模 及内存池化、新型存储池化,节点间的数据访问延迟可低 型泛化能力强、长尾数据的低依赖性以及下游模型使用效率 至亚微秒级别。 的提升,大模型被认为具备了“通用智能”的雏形,并成为 业内探索实现普惠人工智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大模型的技术 基础是 transformer 架构、迁移学习和自监督学习,transformer 架构应用于NLP领域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在视觉任务上也 2.4 同样证明了有效性。从算力的视角看,语言类、视觉类模型 容量和相应的算力需求都在快速扩大,大模型发展的背后是 云服务:市场规模稳步提升,算 庞大的算力支撑。如果用“算力当量”(PetaFlops/s-day, PD),即每秒千万亿次的计算机完整运行一天消耗的算力总 力设施提供强力支撑 量,来对人工智能任务所需算力总量进行度量,AI+Science 领域的AlphaFold2、自动驾驶系统、GPT-3等模型训练需要 云计算的出现为企业提供更丰富的算力支持。通过aaS(as a 几百甚至几千PD的算力支持,如GPT-3训练需要3,640PD的 Service)服务提供AI平台和AI服务,因其快速的产品迭代能 算力。 力和丰富的场景化人工智能能力,越来越被用户接受。2021 年全年,人工智能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44.1亿元人民币, 2022年,大模型正在成为AIGC领域发展的算法引擎。在大模 占整体人工智能软件市场的13.4%。从年增长率来看,人工智 型的能力加持下,包括以文生图以及虚拟数字人等AIGC类应 能公有云服务市场的增长速度仍然远远超过人工智能软件整 用将快速进入到商业化阶段,并为元宇宙内容生产带来巨大 体市场的增长速度。而在未来2-3年内,IDC还观察到私有化 的变革。大模型正在让人工智能技术从五年前的“能听会 部署仍将是整个人工智能市场的主流。 看”,走到今天的“能思考、会创作”,未来有望实现“会 推理、能决策”的重大进步。 IDC调研显示,排名前三的人工智能云服务是: 搜索、人脸识 别和推荐引擎,预计未来18个月,排名前三的人工智能云服 大模型的发展同样给算力带来巨大的挑战。大模型训练的计 务将为: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视频识别。近几年,人 算和存储资源开销之大,对加速计算系统和人工智能软件栈 脸与人体识别已经达到一定的市场规模,相比2020年,2021 都有很高的要求,训练千亿、万亿模型动辄需要上千块加速 年人脸人体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实现80.1%的增长,应用场景 卡,对大模型的推广和普惠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受限 的扩展,市场产品形态不断丰富,以及疫情防控等因素是重 于边际递减效应,模型复杂度与精度的进一步提升将会需要 要驱动力。在图像视频领域,视频结构化、多模态人工智能 更大比例的计算资源开销,对计算效率问题的顾虑会限制大 等技术的创新促进了该领域市场增长。公有云厂商一方面通 模型参数规模的持续扩张。 过视觉开放平台输出图像视频领域的人工智能能力,另一方 面则专注于开发基于场景的解决方案。在自然语言处理方 尽管目前的大模型参数数量还没有达到人脑神经系统的突触 面,2021年NLP市场较2020年实现了126.9%的增长,在技术 规模,但市场对于大模型的认知趋于理性。业内逐渐认识 方面,得益于大型模型的推广;在市场方面,与应用场景的 到,大模型的发展更要注重绿色低碳、服务能力下沉以及商 发展(如机器翻译、文档处理、智能写作等)息息相关。同 业模式的实践,为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的规模落地铺平道路。 时,智能语音公有云服务市场已经实现了高增长,2021年市 场规模较2020年增长52.3%,目前已进入应用场景深化阶 在学术界,除了对预训练大模型进行性能优化,有大量研 段。智能客服、客服质量控制、客服数据分析、智能营销等 究集中在提升大模型的落地能力上,包括降低模型在预训 应用推动了对话式人工智能的市场增长,2021年较2020年增 练、适配下游任务和推理过程中的算力开销,通过模型压 长109.6%。 缩、剪枝、蒸馏等方法加快模型部署效率。 12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15 . 在工业界,互联网企业推动自研大模型在电子商务、社交 技术、产品、方案和服务等创新要素进行有机融合,并基于 网络、搜索引擎、广告推荐等重点业务场景落地,并将内 创新要素间的自由流动和非线性相互作用,激发出市场主体 部大模型部署的成功经验固化为预训练平台,以标准化服 的创新动能,最终达到最优生产效率并产出符合目标需求的 务的形式将预训练模型的能力下沉到各行各业,通过集中 规模化应用产品。 式的数据和算力开发模式提供平台粘性,以期实现人工智 能普惠化目标。加速硬件供应商提供分布式加速计算集群 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将创新要素转化为物质或知识资 解决方案,通过并行算法与计算资源的合理匹配,提升加 本,并形成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关键在于协同创新平台的 速计算集群整体利用率和大模型的训练效率,并优化推理 搭建。近年来,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都在尝试构建人 加速库,以最少的计算资源达到最好的推理服务速度。 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聚焦当前阶段产业AI化的落地应用需 求,平台的存在可以更快实现人工智能生态伙伴的业务聚 同时,业内对大模型的使用和选择也更加灵活多样,尤其在 合、资源聚合和战略聚合,平台内的各方主体以人工智能算 产业实际落地阶段,不再追求模型参数和算力的堆砌。业内 力输出、服务能力优化及人才培养等层面的要素供给,达成 通过知识蒸馏、模型裁剪、模型压缩等技术,基于通用大模 产业链上下游的通力合作形态,以生态聚合成就行业用户。 型生成具备该行业或场景所需特定技能的专业模型,在保留 通用大模型的知识、认知推理能力及泛化能力基础上,实现 图8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协同平台架构 了针对该领域的技能专业化、模型轻载化和调用标准化。例 如浪潮信息发布的四个技能模型——知识增强的对话模型、 产业AI化 铁路、电力、交通、金融、石油石化、社区管理、智慧城市 知识检索问答模型、中英文翻译模型、古文理解模型,在继 承“源1.0”大模型通用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上,面向特定领域 的场景进行针对性的技能优化,模型精度和训练效率均处于 数据集 开发组件 模型算法 方案整合 业界领先:在十分之一参数量的情况下,即可在相同任务上 复现98%的通用大模型效果,推理速度最高提升9倍。百度文 商品图片 数据标注工具 智能语音 心大模型覆盖各类AI应用场景和垂直行业,不仅包括NLP、CV 场景图片 训练框架 声纹识别 高效实施 语言文字 数据处理组件 智能对话平台 和跨模态大模型,还包括生物计算和行业知识增强大模 整体化交付 监控视频 机器学习组件 客服机器人 型,为医药、电力、金融和航天等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提 私有化部署 工业图像 数据库工具 机器视觉 供支持。 医疗图像 autoML工具 认证对比 计算平台 资源平台 算法平台 来源:IDC,2022 2.6 标准化是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必要前提,但对于目前的人工智 生态:推进产业化布局,发挥平 能技术及基础架构来说,定制化的工作量依然很大,主要集 台价值 中在包括多元人工智能芯片适配、人工智能算力资源管理和 调度、数据整合及加速、深度学习开发环境部署等各个方 面。以人工智能芯片为例,市场上存在各种类型人工智能芯 技术创新的价值是提升效率,产业AI化的目标就是通过人工智 片,互联标准各不相同,用户在使用这些人工智能芯片系统 能技术的应用来提升垂直行业研发、生产、运营等环节的效 时会遇到系统适配、芯片驱动、互联互通、功耗管理、安全 率,并产生更大范围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过,人工智 传输、易用性等各类问题,给用户在部署多元人工智能芯片 能目前还是新兴技术,技术供应商在实施产业AI化时仍面临诸 算力系统时带来巨大挑战。这些非标准的工作无法快速复 多挑战,包括市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程度、供应商技术 用,限制了人工智能算力的使用效率,不利于人工智能在各 和商业能力是否成熟、如何在精细化落地的基础上实现快 行各业的推广和应用。 捷高效的部署,都会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内的实际落 地效果。 围绕人工智能算力产品市场呈现出的这些突出问题,AI算力 和算法的基建化和标准化,是新时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企 通常来讲,推动某一类新兴技术应用走向成熟的基本路径和 业战略布局重点。近年来,包括公有云厂商和服务器厂商, 逻辑,是在产业发展初期,通过协同平台对多元市场主体的 都在推出具有标准服务能力的人工智能异构计算平台和算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13
16 .力、算法一体化的新型基础设施,一方面布局建设智算中 报告》中国在2021年提交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工智能专利 心,统筹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为传统行业数字 申请,2021年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工智能期刊论文和人工 化转型、区域产业升级和基础科学研究等需求提供算力服 智能引用是由中国研究人员所贡献的。 务、数据服务和算法服务;另一方面从定制化DSA芯片、人工 智能计算系统、高速互联网络、大吞吐低时延并行文件系 对于企业而言,人工智能算力可为企业带来切实的创新成效: 统、人工智能增强容器调度等层面,输出多年技术沉淀和实 践经验,为多样化人工智能场景提供软硬一体解决方案。 根据IDC针对企业应用人工智能现状调研发现,企业利用人工 智能应用获得了显著收益,尤其是在研发速度和流程的创 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及决策制定的创新等维度: 研发速度和流程:根据 IDC 针对企业应用人工智能及算力 2.7 现状调研发现,目前借助人工智能资源利用率平均提升 应用:场景化落地纵深发展,加 12%, 员工生产和研发效率增加8%。 速智算力向创新力转化 产品和服务:人工智能为企业开发更多定制化和精细化产 品与服务方面带来显著支撑,未来三年,有望在提高资产 利用率,降低人力需求等方面更显著获益。 中国人工智能算力为人工智能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决策制定:人工智能为企业带来更丰富、及时的信息,为 企业决策者提供敏锐洞察,可显著提升决策的速度和质 对于宏观层面而言,人工智能算力为国家创造力的发展带来 量,辅助企业处理复杂的不确定性,占领市场先机,创造 实质性推进: 价值。 创新环境:如“十四五规划”所讲,人工智能已然成为 根据IDC调研,尽管在过去一年,人工智能未在降低成本方面 “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所以中国 带来显著成效,但可以预计,伴随人工智能能力普惠化、规 将持续瞄准前沿领域的发展,补足自身在人工智能基础理 模化落地,未来企业有望实现降本增效创收的目标。 论研究和算法研究、芯片研发、原创性模型和框架的研发 和迭代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劣势,加速人工智能单点技术 的研究和创新,以政策支持、行业落地和企业推进为支撑 图9 人工智能目前及未来三年对企业产生的价值 点,加速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降低成本 增加收入 提升决策 创新科研:作为创新的源动力,科学研究是人类发展和社 速度 会变革最主要的推动力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 19.6 展,人工智能不仅在应用科学的突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提升 2.9 也开始渗透到基础科学领域,极大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效率 缩短流程 -1.8 6.3 洞察力 所需时间 0.3 并加速科学发展的进程,包括生命科学、数学、化学等多 13.5 17.3 4.9 5.5 个领域。这其中,人工智能算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行 业应用不同的是,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所需要的数据精准 8.6 7.2 22.6 18.1 度更高、模型更复杂,对于算力需求也更大。因此,人工 8.7 提高员工生 11.6 产生更多 智能算力、算法、数据和平台的结合能够为科研创新发挥 产、研发效率 定制化、 更大的作用。 23.1 精细化产 品与服务 30.2 创新产业: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人工 提高资产利用率 降低人力需求 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 ■ 目前 ■ 未来三年 来源:IDC,2022 家,领军龙头企业覆盖无人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智 能机器人、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诸多领 域,已经在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 创新给企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不管是超大规模企业还是中 突破。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2021年人工智能(AI)指数 小企业,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人工智能应用方式,并从中受 14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17 .益。这也是全球企业在人工智能支出上持续快速增长的原 从技术的行业应用而言,创新应用场景逐步增多。过去一年, 因。IDC预测,2022年,全球企业将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上投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行业应用场景相较去 资1,180亿美元。2021至2026年间,预计该支出将以26.5%的 年也更加深入和细化。除了相对成熟的应用场景之外,物流、 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3,010亿美元,这是同期全球IT总支出五 制造、能源、公共事业和农业等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得到快 年复合年增长率6.3%的四倍多。 速发展,创新应用场景逐步增多。 从人工智能单点技术应用来看,根据 2022 年 IDC 针对企业对 物流业具有巨大的体量和较单一的运作模式,正在积极发展 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现状调研的结果来看,计算机视觉目 智慧物流。近年来,随着“造车热”的兴起,无人驾驶技术 前仍为最主要的应用技术类型,图像识别、生物识别、语音 有了较大提升,目前技术可应用于短途或封闭环境下的物品 技术是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技术,未来三年,AR与VR、视频 配送。未来,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和物联网带来的数据 分析、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处理将成为主要发力点。 积累量的增加,人工智能将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包括以移动 机器人作为承载平台的无人仓储物流和实现产品生命周期全 过程的高效协同的智慧供应链。 图10 企业已部署及未来三年计划部署的人工智能单点技术,2022 图像技术(图像识别、图像搜索、图像审核、文字识别) 67% 制造业在过去几年对人工智能的投入增长相对缓慢,主要原 33% 因在于很多制造企业对投资回报率的把控严格,即使大部分 生物识别(人脸识别、声纹识别、步态识别、虹膜识别) 制造企业认可人工智能所能带来的长期收益,但往往又妥协 67% 于企业的短期投资回报率。未来人工智能得以更多地渗透在 32% 制造企业的生产和设计流程中,制造企业中的人工智能的应 语音技术(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唤醒) 56% 用场景也会更加丰富,更加成熟,包括产品分拣、QC自动 40% 化、设备维护自动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自动化等,IDC认 自然语言处理(文本分析、机器翻译、情感分析、问答处理、对话交互) 为这些用例会促进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采用人工智能,制造 34% 60% 业未来具有较大的人工智能发展潜力,更多的制造企业将利 用人工智能提高自动化水平以及核心竞争力。 视频分析(视频内容分析、视频对比检索、视频内容审核、视频智能生产) 21% 62% 能源和公共事业主要应用场景包括质检/巡检、流程运营自 AR与VR(AR技术平台、AR内容平台、全景图谱SDK、VR视频SDK) 动化、预测性维护、供应链管理等,行业改革加速了智能化 12% 改造。以电力为例,在发电环节,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智 65% 慧电厂的建设正在加速,对内通过智能化手段提升运营管 知识图谱(知识图谱、知识理解) 8% 理、内控效率,优化改造全生命周期;对外借助人工智能技 62% 术,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预测,匹配发电量,并对碳排放情 ■ 目前已经部署 ■ 未来三年计划部署 来源:IDC,2022 况做估量,提升碳资产的管理效率。在电网层面的输电环 节,虚拟机器人和无人机开始被广泛使用,针对所采集数据 进行智能化诊断,利用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提高故障诊断的准 目前来看,视频分析、AR与VR以及知识图谱等需要基于强大 确性和反应速度。 的算力来满足诸如渲染、实时视频流分析、复杂计算等场景 的需求,是目前企业主要的三个高算力消耗单点技术。 农业在过去几年对人工智能的投入增长较快,主要原因在于 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农业种植逐渐规模化、集中化,且农 图11 单点技术场景对服务器资源的占用情况 业本身复杂度和危险系数较低,对于人工智能的要求并不 高,目前人工智能已能胜任农业生产领域的大部分工作。未 来,随着农业集中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物联网积累数据量的增 加,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将更加普及、场景也将更加丰 富,包括农场种植采摘的无人化作业、养殖种植的气象土壤 数据收集、作物的健康状况管理等,IDC认为这些用例会促 进农业企业采用人工智能,因此,农业在未来具有较大的人 工智能发展潜力。 视频分析 AR与VR 知识图谱 图像技术 自然语言处理 语音技术 生物识别 来源:IDC,2022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15
18 .图12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发展,2022 市场潜力 生物识别 智能制造 智慧医疗 AIGC 自动驾驶 公共安全与 应急处理 药物研发 智能视频/图像创作 高级辅助驾驶 自然语言处理 智能工厂 视觉感知 智能质检 用药提醒 智能工业3D设计 成熟度 语音识别 三维重建 点云处理 曲线 智慧园区/ 实时监控与操控 医疗知识库 数字人 互动娱乐 智能选题和写作 车路协同 人脸识别 楼宇 智能供应链 智能导诊 智能配音 仿真测试 辅助诊断 智能诊断 智能客服 与筛查 农作物监测 风险评估 智慧电信 气象预报 客户行为分析 反欺诈 智慧科研 智能网络 高分子材料研发 智能投顾 精准营销 智慧营业厅 天文发现 智慧金融 智慧电网 智能理赔 碳资产管理 蛋白质结构预测 智慧基站节能 智能调度 智慧交通 智能保顾 智慧工地 智能勘测与开发 自适应学习 智能路网 智慧环境监测 智慧能源 语言能力管理 电力巡检 车辆识别 智能交管 智能教育 智能路灯 智能停车管理 时间 2025 2030 不同阶段示例 来源:IDC,2022 智能化场景在行业的落地呈现出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趋 了药物发现平台,包括靶点发现和多组学数据分析、AI分子生 势:人工智能持续为提升用户体验做出贡献,诸如智能客 成、设计和临床试验结果预测等功能,通过在并行计算机集 服、智能推荐、精准营销等场景深入落地到各行各业;企业 群上开展AI辅助药物发现,仅用18个月和260万美元的投入便 有意在数字人、虚拟NFT等数字化营销内容创作领域布局,以 研发出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治疗新靶点,而传统靶点药物研 创造差异化的营销体验,升级品牌形象;此外,人工智能也 发一般需要4年以上时间。 在实现精准科学防疫,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中承担重 要角色,在防疫信息汇总、病毒演变预测、疫苗药物研发、 未来五年,随着人机交互、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 辅助诊断等维度实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正在加深对实体经 别技术达到更为成熟阶段,人工智能应用将呈现出如下发展 济的支持,产生一批成熟应用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人员设 趋势:从单点技术应用迈向多种人工智能能力融合、从事后 备管理、行为预测、供需销售预测等。另外,科学家们越来 分析迈向事前预判和主动执行、从计算智能和感知智能迈向 越多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方法,从数据中建立模型,重点 认知智能和决策智能,以知识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创作型工作 围绕新药创制、基因研究、新材料研发、深空深海等领域加 (如文字、视频、图像和音频创作,软件开发,IP孵化等)将 速对前沿科学问题的探究。例如,在材料领域,科学家基于 实现更大程度的智能化;行业企业也将持续创新,拓展数字 人工智能网络模型和大规模分子数据集,提升分子动力学模 孪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推进在能源电力、制造、 拟的极限,以快速、准确的方式预测新材料的特征,诸如预 建筑等行业发展,构建虚拟工厂、数字孪生电网、数字孪生 测高熵合金声子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探究金属锂的自 城市,加强数字与现实世界的连接,优化流程,实现全域管 修复机理等;在数学领域,以往诸多定理的出现往往依靠求 理,决策智能。 解者的直觉,而人工智能在数学中的应用可以加深数学研究 者对于数学问题与现实应用中的关系,为提出新的数学定理 伴随技术进步对于人工智能在企业市场中的应用与落地带来 并进行验证提供支持,以矩阵乘法为例,DeepMind利用强化 促进作用,用于支撑应用的智算力已成为未来创新的核心保 学习的智能体AlphaTensor发现了超过2阶的高效的矩阵乘 障。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以人工智能为首的 法,且比已知算法更快,推动新矩阵乘法算法的自动发现; 新兴技术应用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用于支 在生物医药领域,科学家可利用人工智能高效预测蛋白质分 撑人工智能应用的智算力决定了创新力的实现。不管是新型 子结构,提升预测速度和精度,对基础研究、生物制药和疾 场景还是成熟场景,对算力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率先布局 病诊疗具有重要意义,以某AI医药研发初创企业为例,它建立 智算力的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获得优势。 16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19 . 中国人工智能 计算力发展评估 17
20 .3.1 在企业自身应用层面,互联网企业将人工智能应用在身份验 证、自动化客服、营销互动、精准营销、舆情管理、内容审 行业排名 核等多个应用场景。例如,阿里巴巴已将各种人工智能技术 广泛应用于诸多业务模块,以优化消费者体验,提升商业运 营效率,包括基于深度学习和数据分析的个性化搜索结果和 总体来看,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应用程度都呈现不断加深 购物推荐、在搜索功能中采用语音识别和图像/视频分析技术 的趋势,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企业 以及智能客服,此外还将人工智能能力应用到人工智能音箱 寻求业务增长点、提升用户体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 天猫精灵产品中。人工智能作为百度的战略核心之一,已被 径。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渗透度排名TOP5的行业依次为互联 运行于百度的服务和应用中,包括语音助理平台DuerOS、自 网、金融、政府、电信和制造。其中金融和电信行业人工智 动驾驶平台Apollo、百度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和云服务、百度 能应用增长速度较为明显,对人工智能基础架构的投入增长 搜索和百度Feed等;通过百度人工智能开发平台,百度向第 也较为突出。 三方开发者开放了百度人工智能功能并提供了百度云上的工 具包。除了超大规模互联网企业之外,其他互联网企业也不 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渗透度分布如下图所示: 断加速人工智能应用,例如视频类互联网公司将人工智能技 术广泛应用于大数据推荐等场景,并加速机器学习平台的 图13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渗透度,2022 vs 2021 构建,基于基础架构和算法投入,以及人员成本的综合考 量,在诸多场景通过机器学习平台,可极大提升效率并节 82 83 约成本。 62 55 ■ 金融:持续优化用户服务和风险把控能力 52 51 50 45 45 40 38 40 38 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增长迅速,位于第二位。人工智 35 35 33 31 30 能和金融行业的紧密结合,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感,为客 25 27 户提供更大程度的便利。智能客服、实体机器人、智慧网 点、云上网点等是目前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典型。 互联网 金融 政府 电信 制造 服务 交通 医疗 能源 教育 此外,欺诈一直是长期困扰金融业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出现 让信用卡公司可以在欺诈检测工作流程中实现预测性分析, ■ 2021 ■ 2022 来源:IDC,2022 人工智能可以驱动一系列分析工具,通过学习和监控用户的 行为模式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此判断是否存在欺诈风险, 并显著减少误报情况。 ■ 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排头兵 在贷款信用评级方面,目前许多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已 虽然在经历过去几年快速发展后,互联网在人工智能投入的 经开始向客户在线发放贷款。虽然这种方法为客户提供了便 增速有所放缓,但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依然是人工智能应用 利,但在批准任何交易之前,检查客户的财务背景及风险状 渗透度和投资最高的行业。互联网企业普遍重视人工智能技 况至关重要。人工智能可以在优化在线贷款方面发挥关键作 术的研究和价值,并加速商业化落地。泛娱乐被公认为是互 用。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根据机器学习算法提 联网发展的重点领域,以IP价值挖掘为核心,电影、电视、动 供的预设的数据分析和相关模式来检查客户的金融背景,根 漫、游戏、音乐、网文等多领域逐渐打通,不仅行业的运作 据客户的风险状况准确地分析客户。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实现 模式逐渐趋于成熟,对数字技术的接受和应用程度也处于领 在线贷款审批流程的自动化,还可以帮助金融科技公司批准 先地位。互联网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较早布局,随着互联网 预先确定的贷款金额。除此之外,金融科技应用程序的研发 的深入发展和业务的多元化,在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 人员可以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 用户理解、计算机视觉、语音语义、深度学习等技术领域都 功能,如EMI计算器和贷款资格的自我评估。通过简化流程和 有较大的投资和积累,除了将人工智能应用到自身的产品服 提高服务质量,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的融合将给企业带来新 务和运营职能等方面,还将人工智能通过云服务平台对外提 增长。 供人工智能服务。 18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16
21 . 最佳实践 最佳实践 招商银行:推进云原生时代的智能化发展 某国有大行:夯实基础能力,持续推进智能化发展 1987年,招商银行成立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 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圳蛇口,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 (2022-2025年)》,其中提出要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 制商业银行,也是国家从体制外推动改革的第一家试点 转型。人工智能业务创新发展需要有强大的算力基础设 银行,现已发展成为沪港两地上市,拥有商业银行、金 施支撑。近年来人工智能算法规模高速增长,传统人工 融租赁、基金管理、人寿保险、境外投行等金融牌照的 智能集群1-2周的训练周期已经难以满足人工智能业务 银行集团。招商银行一直走在数字化转型的前沿,高度 发展诉求。但仅仅提升服务器GPU性能,并不能带来算 重视数字化转型工作,并不断对外输出,为社会赋能。 力水平的显著增加,单卡训练的性能瓶颈、算力资源的 优化调度水平也亟待突破。 为积极应对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招商银行加快 推进金融科技转型,推出了体系化的线上服务,一举覆 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规模并行训练创新实践 盖客户多种经常性业务需求;重视发挥大数据和人工智 能等新兴ICT技术的价值,以科技敏捷带动业务敏捷, 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满足大规模智能化应用需求,进 深度融合科技与业务,快速迭代、持续交付产品和服 一步提升智能化算力水平,与浪潮信息合作打造“中高 务,优化客户体验。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在诸如智能客 算力GPU并行运算集群”,构建领先的AI计算系统与智 服、智能风控等维度发挥重要作用。浪潮AI服务器作为 能业务生产创新平台,助力金融新业务新场景创新。 底层基础设施,为提升AI算法复杂度和精度提供有力支 持,建立高性能可扩展的事中实时风控架构,为智能化 算力基础设施方面:引入高能效GPU算力,采用单 场景的落地奠定良好的基础。 节点8-16张GPU卡的中高密度算力节点。 招商银行在加速自身数智化转型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利用 网络基础设施方面:采用了100G高性能以太网络技 云原生的技术优势。目前,招商银行的数据中心基本已 术,较传统以太网络提升20%以上GPU集群训练性 经实现云化改造。云化的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能。相较业界典型InfiniBand组网方案,具备更好的 对架构提出诸多新的挑战。传统业务下,一般应用在拆 延展性,满足了人工智能集群训练大规模部署需求。 分为数个微服务后,服务间的调度、通讯时,参数和通 讯量并不大。而在智能时代,数据呈现出海量增长态 人工智能调度平台方面:依托浪潮AIStation智能业 势,诸如图片或者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增长,大模型、 务生产创新平台,构建具备高性能、高可靠、可扩 大参数也对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招商银行在构建人 展的大规模GPU算力资源统一管理和人工智能作业 工智能架构时重视不同集群的聚合性需求,探索出既不 调度平台,可实现对任意数量GPU资源组合的自动 影响拆分层级的逻辑、又能保持弹性伸缩的架构方案, 化调度,精确匹配不同规模人工智能分布式训练作 搭建出异构兼容,支持灵活调度算力资源,更好构建云 业对资源的需求,提升集群算力的整体利用率。同 原生时代下的智能基础设施。 时采用故障容错和断点续训技术,提升异常情况下 人工智能训练的可持续性。 伴随人工智能的逐步深入落地,招商银行认为实现算法 模型规模和实际业务价值之间的平衡十分必要。在大模 加速赋能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 型训练后,企业需要考虑应用上线时的规模、业务价值 创造和成本、资源消耗的平衡。根据实际模型的具体参 夯实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人工智能算力模型训练和智慧应用 数,进行一系列的压缩。随着规模下降,性能也会逐渐 规模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带来的转变包含: 下降,但在此过程中,模型的真实业务价值和成本消耗 也会发生变化,招商银行持续探索不同场景、不同算法 提升了性能和算力:中高算力GPU并行运算集群场 模型、不同业务规模下的收益与投入平衡,与此同时, 景下采用高密度算力服务器及基于RoCE的高性能网 希望以最优的资源消耗方式获得更具效益、更加绿色的 络技术,相比传统算力提升8倍,相比传统以太网性 算力。 能提升20%以上,相比其他高性能网络互连技术标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19
22 . 优化的运行,运营商人工智能相关投入有望在未来几年保持 准具备更好的兼容性,能够更好地支撑中高算力 高速增长。 GPU并行运算集群跨节点高速转发。 实现基础资源降本增效:相同模型训练,中高算力 ■ 医疗:赋能诊断治疗,加速科研探索 GPU集群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总能耗,同时可以减少 机柜占用,提高集群算力密度,实现基础资源降 医疗行业虽然在人工智能应用层面起步较晚,但在最近一年 本增效,为银行业务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技术 有了显著提升。人工智能已经被中国的医疗机构和生命科学 支撑。 组织广泛接受,但因相关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只有少量医 疗人员参与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在未来五年,随着中国政 此外,依托国内大规模客户群及产生的应用场景、数据 府对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相关法规的完善,人工智能在医疗 和模型等,中高算力GPU并行运算集群场景下采用高密 行业的应用将会快速拓展。 度算力服务器及基于RoCE的高性能网络技术有利于其 研究金融高性能人工智能算力平台的关键技术,规模化 在医疗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传统医疗向互联网医疗模式的 建设不同型号的中高算力GPU服务器异构集群,并形成 转型趋势愈加明显,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则 银行GPU算力共享资源池,寻找更契合银行发展的人工 使得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模式发生转变,从单点开始逐步扩展 智能业务模型,进一步提升计算效率,支撑银行风控、 到各个领域,带动了医疗信息化的全面升级。当前,医疗人 营销、投顾等智慧银行场景。 工智能系统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 理、机器学习等,目前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三个方向: 通过开展中高算力GPU并行运算集群创新实践,该行模 型训练效率显著提升。在金融凭证识别场景超大规模图 文字方向:医院沉淀了大量电子病历,不管是电子健康档 片训练周期由数周缩短为1天,进一步缩减更新迭代时 案还是电子病历,都是以文字方式积累。人工智能技术能 间,保持智能运营领域的技术领先。该行凭借企业级人 够帮助医院自动识别文字含义及上下文关系,建立对应的 工智能平台的先进技术能力及规模化应用情况,顺利完 医疗知识图谱,用于辅助诊断、用药提示、科研挖掘等。 成数据处理、模型构建、模型部署、支撑与服务等评测 任务,首批通过人工智能平台全能力域领先级评测,体 图像方向:通过图像识别方式辅助医师检查,准确率已经 现出该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优势和标杆示范作用。 达到较高程度。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人工智能在疾病救治 和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对患者的肺部放射 影像诊断需要医生检查大量的放射影像,耗费大量的精力 和时间,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应用极大提高 ■ 电信:优化网络构建,提升用户服务体验 了诊断的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电信行业不可缺少的部分,运营商凭 生物方向:基因数据、基因组的数据非常庞大,大量医药 借庞大的用户基数获取海量的数据,来源丰富、覆盖行业广 企业正通过临床经验结合标志属性去挖掘发现更多的肿瘤 泛、真实性高,形成了高价值的训练数据集,为人工智能在 标注,加速新药研发过程。相对文字和图像方向,生物方 电信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电信行业人工智能应用主 向类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还处在相对初期阶段,在政策支持 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电信网络的构建及优化智能需 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未来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要多项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包括GPU加速、深度学习和分 析技术等;另一方面,下一代智慧网络的打造,对云化网络 的智能编排、调度、运营等也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另 ■ 制造:加速应用场景落地,赋能企业降本增效 外,对运营商自身而言,越来越多的电信运营商着手于智慧 营业厅的建设,捕捉消费者数据,比如停留时间、行为习惯 人工智能是制造业迈向工业 4.0 和工业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新兴 等,然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及时作 技术能力。制造业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正在稳步上升。 出反应,如增加柜台客服人员或引导客户使用自助服务系 在制造业中人工智能不断丰富和迭代自身的分析和决策能 统。电信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不仅优化和维护了基础设施、 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业环境,帮助企业在产生大量结构 给客户创造了更好的体验感,还能提高业务营收、降低成本 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复杂生产环境中更为快速、准确地梳理 以及提高效率。除了自身应用之外,用于云服务的投入在电 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设备产品性能,具 信运营商所占比重也逐渐增加,并利用多样化架构实现更加 有自感知、自学习、自执行、自决策、自适应等特征。制造 20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16
23 .业中的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实现复杂工业技术、经验、知识的 模型化和在线化,从而实现各类创新的工业智能应用。制造业 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巨量的人工智能算力作为支 在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交互界面智能化、质量管理 撑,这对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除 构建高性能、低延迟、易扩展的硬件平台外,还需要 及推荐系统、维修及生产检测自动化、供应链管理自动化、产 有端到端、生态丰富的软件栈的支持。 品分拣等。IDC预计,到2023年年底,中国50%的制造业供应 链环节将采用人工智能,从而可以提高15%的效率。这将使企 以协同创建为例,大规模、高复杂的数字孪生空 业能够更好地预测市场变化、消费趋势和习惯的变化,甚至是 间、数字人和其他实体角色的建模需要众多设计师 气候变化,进而将预测结果与库存管理相联系,帮助企业努力使 协同创作完成,较好的底层平台虚拟化和云端协同 库存水平贴近市场需求,促进销售,同时降低成本,把控风险。 能力可很大程度助力效率的提升。 此外,诸如媒体和娱乐、游戏、建筑等行业也在加速元宇宙技 在产业维度,更高效的建模技术依赖TB级的数据运 术的落地和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边缘等技术, 算、精简3D模型所需数据量,以及物理维度算法的 满足市场对于多元化、定制化、共情化的体验,改善运营流 设计。为了更好地为元宇宙世界输入模型,可以针 程,加速学习、分享、创造,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实 对垂直应用场景打造更优化的建模技术,从而节约 现元宇宙构想以及物理与数字世界间的互联,需要创建更多的 虚拟建模的时间。同时,进阶的算法可以精简3D模 数字资产/数字人,这对计算性能与计算资源提出新的要求。目 型所需的数据量,从而提升软件处理的效率。通过 前元宇宙基础设施的搭建已经开始起步,通过构建能够支持应 运用基于现实物体物理材质建模的算法,以及元宇 宙数字协同综合产业平台可以为产业提供高效的3D 用落地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提升基础平台的支撑力度, 工具,实现开发者生态、软件生态以及垂直应用场 为将来满足企业和用户在虚拟环境中的应用需求夯实基础。 景的正循环发展,拉动底层算力的使用效率。 青田元宇宙智算中心作为浙江省青田县人民政府与浪 潮信息、谷梵科技三方共建项目,建成后每秒算力性 最佳实践 能将超过10亿亿次。 青田元宇宙智算中心:数实共生,探索创新 硬件方面,青田元宇宙智算中心采用浪潮领先的异 青田元宇宙智算中心坐落于浙江省东南部的青田县,是 构加速服务器的旗舰系统,具有强大的RDMA通信 国内首个元宇宙智算中心,同时也是首个算力、算法、 和数据存储能力,可提供强大的渲染和AI计算能力。 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元宇宙基础设施,通过协同创 建、高精仿真、实时渲染、智能交互四大作业环节,将 软件方面,青田元宇宙中心,依托谷梵在AI数据中 为多产业的元宇宙场景提供算力的技术支撑,在实体数 心和“行业+AI”创新赋能平台的架构设计、流程设 字化方面逐步突破多维度和多场景的屏障。 计、功能组件开发和接口API开发上的能力,构建AI 项目任务发布市场,实现车路协同、数字人、工业 青田元宇宙智算中心以建立国家级产业标杆为目标,汇 制造的供需对接,同时建立对3D设计协同、增强数 集1000+生态开发者资源,引导十万级AI、元宇宙产业 字孪生和世界仿真、3D工具低代码开发等核心应用 精英和科技人才汇集,共同实现元宇宙与边缘计算战略 的支持,让设计师实现更大程度的自由创作。将元 宇宙协同平台的强大的功能与浪潮元宇宙服务器的 落地,同时开展5G应用创新研究,在娱乐、工业等领域 性能优势有机融合,联合打造强大的软硬件生态。 打造相关行业标准。 与此同时,发挥浪潮AIStation资源平台、算法平台 青田元宇宙智算中心的启动,将为包括青田县乃至浙 和应用优化服务,以及“源”大模型的能力,为全 江、长三角地区等多个地区的元宇宙产业提供技术支 行业全场景的元宇宙应用提供能力支撑,为用户打 持,同时,青田元宇宙智算中心也会驱动地区经济发 造高效的元宇宙协同创新体验。 展,为产业数字化融合提供新的动力。 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围绕新需求,构建新能力 未来,青田元宇宙智算中心将: 元宇宙概念强调自制、共制、共享,在高度拟真的数字 世界里实现海量用户的实时交互,这些目标的实现依赖 成为成熟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通过合作伙伴帮助 协同创建、高精仿真、实时渲染、智能交互等多个重要 搭建数字孪生场景,可以为如物流、服装业等生产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21
24 . 的数字孪生资产提供超高价值的参考借鉴用途,帮助 3.2 这些产业快速降低同类型场景的搭建时间、搭建成本 地域排名 以及升级完善,最终推动行业类数字孪生场景发展, 形成下一时代的跨行业和场景的工业元宇宙雏形。 本报告针对不同城市在人工智能投资规模(包括人工智能算 将视觉产品代入市场,为视频内容创作(如短视频) 力投资规模,人工智能其他投资规模,未来投资计划)、人 提供更高的技术支持。通过打造元宇宙数字协同综合 工智能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包括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扶持力 产业平台,可以将影视级产品所需的硬件平台共享给 度、政策落地情况和实施进展)、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包 原本无法承担成本的创作者,可以大幅提升创作者的 括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熟度、第三平台技术应用成熟度、数 制作水平,帮助其推出影视级视觉产品的同时又符合 据平台成熟度),以及劳动供给(包括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人 市场高速迭代的需求。 员数量和水平、AI企业人数/企业数量、未来人才储备)等维 青田元宇宙智算中心的建设,将为元宇宙初级阶段的落 度的情况,并基于持续研究和最新用户调研,进行综合评 地提供普惠、安全的算力支持,创建跨越地理距离的虚 估。在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北京位居首位, 拟世界,让艺术家、设计师、工程师和科学家实现实时 杭州位居第二,天津进入前十名。除了TOP10城市之外,多个 3D仿真、设计协作,在此过程中探索出新的发展模式, 城市在自身产业优势及各种因素推动下,人工智能应用取得 促进青田人创新创业,同时在对应硬件的支持下,促使 了较大进展,例如合肥、长沙和武汉等,中国人工智能城市 元宇宙从软件平台转变为工业集群,提供更优质专业的 发展正遍地开花,未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结合城市特点的人 公共服务。 工智能示范区,为产业发展树立标杆。 图14 中国AI计算力发展评估——城市排行,2022 TOP 10 城市: ■ Tier 1:北京 杭州 深圳 上海 广州 ■ Tier2: 成都 苏州 南京 天津 济南 1.北京 天津 济南 成都 南京 苏州 4.上海 2.杭州 5.广州 3.深圳 来源:IDC,2022 22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25 .■ 北京 ■ 上海 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政策、人才、技术、企业等方面的优 上海地处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拥有丰厚的历 势有助于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并将继续吸引 史底蕴、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完备的产业体系,在智能制造和 新的企业和投资资金进入。北京作为我国首个国家新一代人 智能交通等领域构建了丰富的应用场景。2021年,上海发布 《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简称《规 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据 划》),指出要深化人工智能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驱 悉,截止2022年11月,北京已经聚集了约1500家人工智能领 动和赋能作用,加快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 域的相关企业,在17个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领跑全国,突破多 高地”,预计到2025年,上海将形成10大类100个人工智能 项核心技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 深度应用案例,培育500家智能化示范企业。同时,上海市作 年)》,《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为国内的“教育高地”,拥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 (2022-2025年)》,《关于支持中关村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 众一流高校资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目前 产业创新引领发展的十五条措施》等多项针对人工智能发展 上海市人工智能专利授权数仍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根据《规 的政策发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前沿领域的探索,在重点 划》,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人才规模将达到30万人。 领域的突破。除了政策的支持以外,北京还拥有优质学术资 源和人才资源的加持,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人才占全国总量的 一半以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 ■ 广州 院自动化所、中科院计算所等全国过半数人工智能主要研究 单位都聚集在北京。 广州作为我国的一线城市,2021年发布了《广州市人工智能 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指出 构建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长制”,通过开展“十百千” ■ 杭州 战略发展计划,建设 10 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开展 100 个人工 智能典型场景应用示范,培育 1000 家左右人工智能企业,创 2022年初浙江省政府发布了《建设杭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 新协同良好的产业链体系。实施“2+4+N”产业培育工程, 用先导区行动计划(2022-2024年)》,指出到2024年,全 遴选先进制造、车辆交通、健康医疗、城市治理四条人工智 市人工智能应用水平全国领先、国际先进;推动科研院所与 能优势赛道,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赋能人工 龙头企业双擎联动创新,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核心技术攻 智能产业的发展。 关上取得重要进展,形成10项以上人工智能重大科技成果, 获得1000项以上核心发明专利;打造3~4个千亿级人工智能产 业集群,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产业综合竞争力 ■ 成都 位居全国前列。在知识产权方面,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在杭州 历史悠久,早在1987年便设立了人工智能研究所,是国内最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而独特、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成都不仅 早的人工智能研究所之一。如今,在阿里巴巴集团和浙江大 物产丰富、农业发达,更是中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加持下,杭 成都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高校65 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人工智能专利授权数已超过千 所。据2019年统计,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的已超过300 件,位居国内人工智能第一梯队。 家。从2021年开始,成都开始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 发展试验区,注重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 ■ 深圳 ■ 苏州 作为全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深圳位于珠三角、毗邻港澳,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此外,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2021年,苏州发布了《苏州市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城市、是我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 的若干措施》,开展具有行业引领性的人工智能“头雁”企 深圳吸引了众多外资和企业前来投资,落地了大量发达国家 业遴选,鼓励各地区加大对“头雁”企业及“头雁”培育企 的高端产业;同时虽然本地高校资源不足,但每年吸引了大 业的政策奖励。同时支持人工智能企业总部从外地迁入苏 量人才前来就业,为深圳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目前深圳 州,国内外人工智能知名企业在苏州设立子公司。鼓励企 人工智能企业已超过一千四百家,更有华为、腾讯、平安等 业、科研院所主动参与承接国家、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 一众超大型公司加持,在智能语音技术、计算机视觉、自然 新重大项目。推动建立重点支持领域创新项目库,对技术水 语言处理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平先进、商业模式领先的项目给予项目扶持。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23
26 .■ 南京 表1 近五年TOP10城市排名变化 排名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目前南京在扩大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培育优质企业、改善城 1 北京 北京 北京 北京 杭州 市技术布局,以及提升应用平台支撑等多个方面正在实现跳 2 杭州 杭州 深圳 杭州 北京 跃式发展,着重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 3 深圳 深圳 杭州 深圳 深圳 三大层级,汇集了人工智能企业近300家,其核心产业规模超 4 上海 南京 上海 上海 上海 过60亿元,同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近800亿元。南京积极开 5 广州 上海 重庆 广州 合肥 展人工智能生态圈和产业链建设,发挥在图像识别和智能传 6 成都 苏州 广州 合肥 成都 感等领域的优势,基于智算中心的集群效应,促进诸如车联 7 苏州 广州 合肥 苏州 重庆 网、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发展。 8 南京 济南 苏州 重庆 武汉 9 天津 成都 西安 南京 广州 济南 合肥 南京 西安 贵阳 ■ 天津 10 来源:IDC,2022 近年来,天津市紧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通过举行三届 世界智能大会,推动一大批人工智能项目落地。同时在政策 除以上城市外,还有些城市深耕特定的人工智能应用并取得 方面,2020年天津市政府推出《天津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 了明显成果,成为城市的智能化新标签。合肥、武汉、长沙 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计划》,指出要加速重大应用场景 这三座城市也同样值得关注。 落地,提升综合支撑力;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提升产业 聚集力;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提升创新创业活力;力争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人工智能产业起点高,起步 早,打造的“中国声谷”是中国首家定位于语音和人工智 到2024年,天津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效, 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依托中科大、中科院、科大讯 成为引领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目前天津的人 飞等平台,在“互联网+、智能终端、智慧城市、移动健 工智能产业链主要集中在上游的芯片行业以及下游的人工智 康”四大产业方向进行布局,建设产业高地、完善产业 能应用场景。全市累计支持八批2998个项目,带动投资超过 链、形成产业化集中效应、打造千亿园区。近年来,合肥 1200亿元。建成2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打造了涵盖 市也出台了多项支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产 智能制造装备及产品、工业软件及控制系统、智能制造专业 业环境、技术创新、资金支持、人才服务等方面对人工智 服务等领域的产业体系,成为支撑制造业立市的“新动 能产业给予了更多保障。 能”。未来天津还将通过典型示范应用,吸引聚集上下游优 势企业,形成国产基础软硬件产品群,打造完整产业链条。 武汉作为全国高校最多的城市,是孕育人才的宝地、中国 四大科教中心城市之一、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同时 也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在2022年二十大同期,武汉获 ■ 济南 得支持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将在未来大幅 提升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武汉进一步培育 济南是中国软件名城,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总量占全 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实现特色化发展。 省比重超过百分之五十;以服务器、超级计算和量子信息为 代表的算力产业在国内外保持领先,浪潮信息人工智能服务 长沙地处华中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四通八达。未来长沙 器连续五年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丰富的应用场景是济 发展潜力巨大,其经济增速在全国范围内十分醒目,这得 南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能源、医疗、智能制造等领 益于长沙发达的媒体行业、完备的重工产业、知识教育产 域均有众多企业布局。知识产权方面,济南人工智能软件著 业,以及快速发展的高科技领域。因而,长沙在华中地带 作权共4500余件,平均每家企业拥有16件软件著作权;人工 乃至全国内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智能企业拥有发明专利1500余件,平均每家企业拥有5件发明 专利;平台载体不断壮大,全市拥有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平台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城市覆盖面正从核心的地区和城市向外 53个,华为、百度的创新中心落地济南,加速构建人工智能 扩展,未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具备城市特色的人工智能示范 产业发展新生态。 区,为产业发展树立标杆。各地区将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在 提升城市人工智能计算力基础设施水平的同时推动城市产业 智能化发展,提升对外赋能能力,在相关政策的不断引导和 企业的大力投入下,更多城市将深度参与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加速产业集群转型。 24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27 . 最佳实践 键作业环节,为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和研究创新等 淮海智算中心:长期布局,打造全国智算枢纽 各界提供人工智能所需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算法 服务。 安徽省宿州市毗邻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长期布局 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现已在宿州市高新区建成长三角 淮海智算中心将开放支持国际国内主流的AI框架、 区域建设标准最高、单体规模最大的大数据存储和处 数据集和工具,无缝对接当前国际国内成熟完善的 理中心,规模达十万平,被誉为“中国云都”。 人工智能开发和软件生态,可运行智能图像、智能 语音、语言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AI+Science 推进普惠算力服务落地 等众多丰富领先的行业应用,并满足政产学研多元 化人工智能场景创新的关键需求。 为更好地推进普惠的人工智能算力服务,解决企业自 己建数据中心成本高、难度大、周期长等挑战,宿州 持续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市与浪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淮海智算中心 建设,推进人工智能产业本地的集群化发展。 淮海智算中心总体建设规模达300PFLOPS,总体投资 10亿元,全面建成后智能算力性能将达30亿亿次每 淮海智算中心设计采用全球领先的“E级AI元脑” 秒。未来,淮海智算中心将作为智算枢纽,通过领先 智算架构,部署浪潮AI服务器算力机组,通过开放 的算力、算法基础设施,开放的技术架构,成熟丰富 多元的系统架构,支持当前先进的GPU和国产人工 的生态应用,面向全国和省内提供智能算力、数据和 智能算力芯片。 算法服务,承接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京津冀等地 区的智算服务需求,加速智算产业生态在宿州落地集 淮海智算中心将成为国内首个算力、算法一体化的 聚,为宿州市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赢得先机, 新型基础设施,运行中文智能语言算法大模型“源 极大促进宿州市乃至安徽省的人工智能产业和数字经 1.0”,通过算力的生产、聚合、调度和释放四大关 济的新发展。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25
28 .行动建议 26
29 .根据IDC全球针对人工智能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人工智能应用 正在稳步发展,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将人工智能应用在 4.2 业务中,但一些应用仍处在实验、评估和测试阶段,只有三分 对技术提供商的建议 之一企业声称已达到成熟阶段,对于投资人工智能的企业来 说,提高客户满意度、自动化决策和利用AI完成重复性工作是 ■ 降低行业用户获得人工智能能力的门槛: 企业最主要的收益。IDC看到,为人工智能专门构建的IT基础设 施的缺乏往往是人工智能应用无法进一步深入的原因,这一点 在基础设施层面,解决方案供应商必须采取一致但多管齐下 需要行业企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的各个 的方法来应对人工智能给行业用户带来的挑战,包括广泛的 组成部分共同努力。针对以上问题,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 成本选择以及更加完整、灵活的解决方案。技术供应商需要 有能力提供一个创新、完整的解决方案,并具有足够的灵活 性,允许在本地和云上集成异构、混合的计算和存储环境, 并提供预测性分析,将系统健康检测标准化,最大限度减少 用户在系统运维上的复杂度,降低用户应用AI的门槛。 4.1 对行业用户的建议 ■ 推进构建和部署模型的自动化进程: 在软件层面,目前大多数企业才刚刚开始应用机器学习,需 ■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应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长 要大量工具和能力,使他们能够轻松、快速地管理机器学习 久支撑力: 模型的实验、开发和部署。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MLOps是 一个新生的过程,它们将尝试不同的方法,以最好地处理机 AI算力基础设施应成为企业IT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目前,大部 器学习模型的创建、维护和操作。解决方案供应商有机会在 分企业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尚未达到成熟水平,企业需要衡量 这一过程中影响和帮助其客户,随着容器化模型部署成为标 的因素包括初始投资,如何实现投资收益和回报,以及如何确 准,机器学习操作的重点正转向工作流协作、模型部署和模 保基础设施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和绿色低碳的要求。本报告认 型监控。人工智能模型的运作,主要围绕模型治理和模型生 为,在未来几年,最值得重视的是如何提高计算能效。数据中 命周期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解决方案提供商应关注使 心发展到现今的规模和体量,能耗将成为未来制约其发展的重 MLOPs可扩展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模型部署、模型监控、 要因素。企业可利用异构计算,提高单位能耗带来的算力,同 模型检测和评估,以便让用户更快速地获取AI能力。 时可积极尝试液冷技术,虽然较高的初期成本仍然是投资的最 大障碍,但企业应制定更长远的目标,综合考核基础设施的性 能、灵活性、易用性、成本和能效这五个方面,设立指标并考 虑其影响,以选择最匹配的组合。 4.3 对产业发展的建议 ■ 广泛合作,充分借鉴,合力促发展: 数据处理是企业投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另一大障碍,行业用 ■ 加速自身研发能力的提升: 户通常缺乏构建、培训和部署人工智能模型的时间和相关知识 或能力,这为预训练的人工智能模型带来了一个新的市场。然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其生态建设至关重要。技术 而,与任何现成的模型一样,预训练模型也有局限性,包括模 提供商和行业用户应该坚持更加开放和深入的合作,共同推 型可用性和适应性、运行模型的基础设施局限性以及内部专业 进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学习全球先进技术的 知识不足。模型规模也在不断增长,这使得它们在通用基础设 同时,需要加速自主研发的进程,无论在算法模型方面,还 施上运行具有挑战性。通常,行业用户不具备进行模型二次开 是算力层面,拉近与全球领先者的差距。作为算力的核心, 发的技术能力,因为这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员成本,因此, 芯片的自主研发已迫在眉睫。未来算力的需求将变得越来越 行业用户需要更积极地参与到人工智能生态建设中,借助合 多样化,聚焦在芯片研发的技术供应商应利用人工智能在中 作伙伴和技术供应商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在企业的 国应用多样化发展的特点,联合生态合作伙伴,提供更贴近 应用。 本地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2022-2023 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 27 23